发布日期:2025-07-08 浏览次数:1237
对铁路沿线进行白蚁预防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举措,需构建“监测预警-物理阻隔-化学防护-定期巡检”的综合防控体系。铁路沿线的木质枕木、桥梁支座、信号设备等均是白蚁易侵害部位,白蚁啃食会导致枕木承重强度下降、设备失灵,甚至引发轨道位移等安全事故。预防措施包括在铁路轨道两侧设置宽度≥2米的防蚁隔离带,填充碎石与毒死蜱颗粒剂混合物(比例5:1),阻断白蚁水平扩散路径;对木质枕木进行防腐防蚁处理,采用真空加压注入铜铬砷(CCA)复合防腐剂,确保药剂渗透深度≥10mm,提高其抗蚁性能[[1]()]。定期在沿线埋设白蚁诱杀桩(间距30-50米),桩体选用松木浸泡氟虫腈药液(浓度0.5%),并利用铁路专用白蚁探测仪(声波+红外双模检测)每季度对重点区段进行扫描,发现蚁情立即采用热烟雾熏蒸或定向钻孔灌注药剂处理,确保铁路沿线白蚁侵害率低于0.1%,保障列车运行安全。
选用抗白蚁的建筑材料和木材是从源头降低白蚁侵害风险的关键,需根据使用场景和环境特点科学选择并进行预处理。在建筑材料方面,优先选用混凝土、钢材、玻璃等非木质材料替代传统木材;若必须使用木材,应选择天然耐蚁树种(如柚木、红松)或经人工处理的防腐防蚁木材。人工处理方法包括硼化物浸渍处理(硼含量≥0.8%),通过真空加压将硼化物注入木材内部,形成持久的抗蚁屏障;或采用复合防蚁型材,内层添加氟虫腈缓释剂,外层包覆PVC膜,兼具防蚁与装饰功能[[1]()]。对于门窗框、地板等木质构件,表面可涂刷纳米级二氧化硅防蚁涂层,通过物理作用破坏白蚁表皮蜡质层,实现驱避效果。在材料采购和验收环节,需查验产品的防蚁处理合格证明,确保材料抗蚁性能符合国家标准,从根本上减少白蚁对建筑结构的潜在危害。
白蚁隐蔽危害导致通讯线路中断的风险不容忽视,其对通讯电缆的侵蚀会造成信号传输故障,影响通讯网络的稳定性。通讯线路中的电缆护套(如聚乙烯、聚氯乙烯)和接头处的填充材料,易成为白蚁啃食的目标。白蚁工蚁通过在电缆外层挖掘蛀道,啃食绝缘层,导致线路短路、信号衰减,甚至完全中断。由于通讯线路多铺设于地下或隐蔽的管道、桥架中,白蚁侵害初期难以发现,往往在故障发生后才被察觉,增加了维修难度和成本。预防措施包括对电缆进行防蚁改性处理,在护套材料中添加氯菊酯(浓度0.5%-1%),提高其抗蚁啃食能力;在电缆沟